本文摘要:
在一般单晶持续降价的冲击下,多晶太阳能产品渐渐丧失价格优势,连带使得市占率下降。各界大力找寻解决方案,使金刚线托配上白硅沦为注目焦点。而在德国,FraunhoferISE的研究人员利用N型技术,顺利将多晶电池的效率提升到21.9%,甚至低于单晶PERC电池。FraunhoferISE的研究人员回应,借由掌控多晶硅、铸锭、硅片到电池等涉及工艺,多晶电池晶硅材料的品质可获得掌控。
在一般单晶持续降价的冲击下,多晶太阳能产品渐渐丧失价格优势,连带使得市占率下降。各界大力找寻解决方案,使金刚线托配上白硅沦为注目焦点。而在德国,FraunhoferISE的研究人员利用N型技术,顺利将多晶电池的效率提升到21.9%,甚至低于单晶PERC电池。FraunhoferISE的研究人员回应,借由掌控多晶硅、铸锭、硅片到电池等涉及工艺,多晶电池晶硅材料的品质可获得掌控。

而在电池末端,他们利用TOPCon技术,在电池背面再加没图案(patterning)的腐蚀认识层,不仅修改生产过程,还能有效地提升切换效率。利用TOPCon这样的N型技术后所达成协议的切换效率回到21.9%,远高于目前一般主流多晶的18.2~18.4%、高效18.4%以上的规格,也比主流单晶的19.6~19.8%以及单晶PERC更高。FraunhoferISE也曾在2016年将某种程度的TOPCon技术应用于单晶太阳能电池上,在正面、背面都再加腐蚀认识层,并将切换效率提升到25.3%。
从其工艺来看,TOPCon技术已归属于次世代技术,目前未转入量产阶段。不过,中国大陆厂商如晋能、中来、协鑫集成,台厂如新的日光,美国TESLA等,已相继进行N型电池(如heterojunction异质结)的生产能力配备或技术规划,虽然N型技术仍未回到市场化的阶段,未来依然有一点注目。天合光能曾于2016年7月公开发表切换效率20.16%的多晶PERC电池,且是以量产设备为基础所研发。
但根据EnergyTrend所展开的成本与效率分析,多晶PERC在性价比上不如单晶PERC远比好,因此无法抢走到较多订单;若能配上今年将兴起的黑硅技术打造出“金刚线+白硅+PERC”的多晶电池,也许能借由较低的成本与更高的切换效率上交还萎缩的订单。
本文关键词:hth华体会网站,hth,华,体会,最新,网站,德国,研究所,打造,21.9%
本文来源:hth华体会最新网站-www.btyjy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