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导航

溶剂萃取分离设备

当前位置:主页 > 产品展示 > 溶剂萃取仪 > 溶剂萃取分离设备 >

中考语文——课内文言文阅读试题剖析集锦二

产品时间:2022-11-07 14:39

简要描述:

曹刿论战十年春,齐师伐我。公将战,曹刿请见。 其乡人曰:肉食者谋之,又何间焉?刿曰:肉食者鄙,未能远谋。乃入见。 问:何以战?公曰:衣食所安,弗敢专也,必以分人。对曰:小惠未徧,民弗从也。公曰:牺牲玉帛,弗敢加也,必以信。 对曰:小信未孚,神弗福也。公曰:小大之狱,虽不能察,必以情。对曰:忠之属也。 可以一战。战则请从。公与之乘,战于长勺。 公将鼓之。刿曰:未可。 齐人三鼓。刿曰:可矣。齐师败绩。公将驰之。 刿曰:未可。下视其辙,登轼而望之,曰:可矣。遂逐齐师。...

详细介绍
本文摘要:曹刿论战十年春,齐师伐我。公将战,曹刿请见。 其乡人曰:肉食者谋之,又何间焉?刿曰:肉食者鄙,未能远谋。乃入见。 问:何以战?公曰:衣食所安,弗敢专也,必以分人。对曰:小惠未徧,民弗从也。公曰:牺牲玉帛,弗敢加也,必以信。 对曰:小信未孚,神弗福也。公曰:小大之狱,虽不能察,必以情。对曰:忠之属也。 可以一战。战则请从。公与之乘,战于长勺。 公将鼓之。刿曰:未可。 齐人三鼓。刿曰:可矣。齐师败绩。公将驰之。 刿曰:未可。下视其辙,登轼而望之,曰:可矣。遂逐齐师。

hth华体会网站

曹刿论战十年春,齐师伐我。公将战,曹刿请见。

其乡人曰:"肉食者谋之,又何间焉?"刿曰:"肉食者鄙,未能远谋。"乃入见。

问:"何以战?"公曰:"衣食所安,弗敢专也,必以分人。"对曰:"小惠未徧,民弗从也。"公曰:"牺牲玉帛,弗敢加也,必以信。

"对曰:"小信未孚,神弗福也。"公曰:"小大之狱,虽不能察,必以情。"对曰:"忠之属也。

可以一战。战则请从。"公与之乘,战于长勺。

公将鼓之。刿曰:"未可。

"齐人三鼓。刿曰:"可矣。"齐师败绩。公将驰之。

刿曰:"未可。"下视其辙,登轼而望之,曰:"可矣。"遂逐齐师。

既克,公问其故。对曰:"夫战,勇气也。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

彼竭我盈,故克之。夫大国,难测也,惧有伏焉。吾视其辙乱,望其旗靡,故逐之。"11.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( D ) (2 分)A.①又何间焉 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B.①忠之属也 ②属引凄异C.①战则请从 ②俟其欣悦,则又请焉D.①故逐之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【剖析】A.到场/夹;B.这一类/毗连;C.请/请教;D.所以。

故选D。12.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( B ) (2 分)A.①肉食者谋之 ②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.①可以一成 ②以君之力C.①战于长勺 ②所患有甚于死者D.①登轼而望之 ②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【剖析】A.代词/无意;B.凭借;C.在/比;D.承接/却,转折。故选B。

13.用现代双语写出下面甸子的意思。(4分)(1) 小大之狱,虽不能察,必以情。大巨细小差别的案件,纵然不能一一明察,但我一定凭据实情合理裁判。(2)夫战,勇气也。

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作战,靠的是勇气。

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。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开始降低了,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耗尽了。14.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( B ) (2分)A"肉食者鄙;未能远谋"是曹刿"请见"的原因,显示了他的自信。

B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历程,充实地显示了曹刿远大的政治理想和军事指挥上的良好才气。C.鲁庄公身为鲁国的国君,在迎战齐师时,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庇佑,显示出他的"鄙"。

D.全文紧扣"论战"来写,对曹刿的论战写得详细,而战争经由写得简略,这充实体现了《左传》善于剪裁、言简意赅的特点。【剖析】B.课文长勺一战,只是显示了曹刿的政治远见——他知道国君可以一战的基础是"取信于民",并不体现他的远大理想。不是一回事。

15.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,请联合本文简要分析鲁国取胜的原因。(2 分)鲁国取胜的原因有:①鲁国举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;②鲁庄公能取信于民,获得人民的支持;③有曹刿战场审时度势的正确指挥。

【剖析】考察对全文内容的明白,由文章内容联合其时配景来看:鲁国能以弱胜强,重要原因就是①鲁国举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;②鲁庄公能取信于民,获得人民的支持;③有曹刿战场审时度势的正确指挥。阅读下面文言文,完成7-13题。(15分)北冥有鱼北冥有鱼,其名为鲲。

鲲之大,不知其几千里也。化而为鸟,其名为鹏。

鹏之背,不知其几千里也。怒而飞,其翼若垂天之云。是鸟也,海运则将徙于南冥。

南冥者,天池也。《齐谐》者,志怪者也。

《谐》之言曰:"鹏之徙于南冥也,水击三千里,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,去以六月息者也。"野马也,灰尘也,生物之以息相吹也。天之苍苍,其正色邪?其远而无所至极邪?其视下也,亦若是则已矣。

7.下列句子中"是"的意思与其他三句差别的一项是(2分)A.亦若是则已矣 B.是进亦忧,退亦忧C.是谓大同 D.今夕是何年8.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(2分)A.北冥有鱼,其名为鲲 B.我孰与城北徐公美C.困于心,衡于虑 D.其人舍然大喜9.请你写出与"鹏"有关的成语或诗句。(1分)【谜底】7.A8.D9.(1分)示例:鹏程万里(或示例:九万里风鹏正举)十年春,齐师伐我。公将战。曹刿请见。

其乡人曰:"肉食者谋之,又何间焉?"刿曰:"肉食者鄙,未能远谋。"乃入见。

问:"何以战?"公曰:"衣食所安,弗敢专也,必以分人。"对曰:"小惠未遍①,民弗从也。"公曰:"牺牲玉帛,弗敢加也,必以信。

"对曰:"小信未孚,神弗福也。"公曰:"小大之狱,虽不能察,必以情。"对曰:"忠之属也。

可以一战。战则请从。"公与之乘,战于长勺。公将鼓之。

刿曰:"未可。"齐人三鼓。刿曰:"可矣。"齐师败绩。

公将驰之。刿曰:"未可。"下视其辙,登轼而望之,曰:"可矣。"遂逐齐师。

既克,公问其故。对曰:"夫战,勇气也。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

彼竭我盈,故克之。夫大国,难测也,惧有伏焉。吾视其辙乱,望其旗靡,故逐之。"【注】①(遍)也有版本写作"偏"。

13.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.齐师伐我 伐薪烧炭南山中B.忠之属也有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.遂逐齐师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D.公问其故 温故而知新14.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.何以战 以塞忠谏之路也B.战则请从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C.公与之乘 何陋之有D.吾视其辙乱 其真不知马也15.下列对文章明白有误的一项是A.本文通过写曹刿对战争的叙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战例,体现了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气。B."小大之狱,虽不能察,必以情。""忠之属也。

"这两句说明晰政治上取信于民获得民心,是战争取告捷利的重要保证。C.本文描画人物精炼传神,如"公将鼓之""公将驰之"仅八个字就把鲁庄公急于求成、轻率寡谋的特点描画出来。D.本文紧扣"论战",详写曹刿言论,而一概不提战争的经由,这样的剪裁,详略恰当,叙事清楚,有力地突出了中心。

16.把第I卷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。(每小题2分,共4分)(1)肉食者鄙,未能远谋(2)夫大国,难测也,惧有伏焉。【谜底】13. B(A中"伐"前者为"攻打",后者为"砍伐";B中"属",二者均为"类"之意;C中"师",前者为"军队",后者为"老师";D中"故",前者为"原因",后者为"旧的"。

)14. B(A中"C "前者为"凭",后者为"以致";B中"则",二者均为"就"之意;C中"之",前者为代词,指"曹刿",后者为句式倒装的标志;D中"其",前者为"他们的",后者为表强调的语气词。)15. D(不是一概不提,而是略写)16.(1)位高禄厚的人眼光短浅,不能深谋远虑。(2)像齐国这样的大国,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,怕他们设下匿伏。

阅读下面文章,完成9-13题。(10分)曹刿论战《左传》十年春,齐师伐我。

公将战。曹刿请见。

其乡人曰:"肉食者谋之,又何间焉?"刿曰:"肉食者鄙,未能远谋。"乃入见。

问:"何以战?"公曰:"衣食所安,弗敢专也,必以分人。"对曰:"小惠未遍,民弗从也。

"公曰:"牺牲玉帛,弗敢加也,必以信。"对曰:"小信未孚,神弗福也。"公曰:"小大之狱,虽不能察,必以情。"对曰:"忠之属也。

可以一战。战则请从。"公与之乘,战于长勺。公将鼓之。

刿曰:"未可。"齐人三鼓。刿曰:"可矣。

"齐师败绩。公将驰之。

刿曰:"未可。"下视其辙,登轼而望之,曰:"可矣。"遂逐齐师。既克,公问其故。

对曰:"夫战,勇气也。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彼竭我盈,故克之,夫大国,难测也,惧有伏焉。

吾视其辙乱,望其旗靡,故逐之。9.请写出一个出自本文的成语:。(1分)10.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(2分)A.又何间焉/岌岌可危 B.望其旗靡/所向披靡C.公将鼓之/锣鼓喧天 D.小信未孚/信手拈来11.对"齐师伐我"一事,曹与"乡人"的态度有何差别?(2分)12.阅读第二段,从曹刿简短的话语中,你能感受到其时怎样的战斗形势?(2分)13.本文借曹刿之口,展现了战争中的哪些制胜之道?(3分)【谜底】9. 一鼓作气10. B11."乡人"漠不体贴,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;而曹刿则是主动到场,体贴国是。12.两军对垒,紧张的战斗形势。

13.①"取信于民"的战略思想;②善于抓住战机;③审慎而又坚决的战术思想。送东阳马生序(节选)宋濂余幼时即嗜学。

家贫,无从致书以观,每假借于藏书之家,手自笔录,计日以还。天大寒,观冰坚,手指不行屈伸,弗之怠。

录毕,走送之,不敢稍逾约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,余因得遍观群书。

既加冠,益慕圣贤之道。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,尝趋百里外,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。先达德隆望尊,门人门生填其室,未尝稍降辞色。

余立侍左右,援疑质理,俯身倾耳以请:或遇其叱咄。色愈恭。礼愈至,不敢出一言以复;俟其欣悦,则又请焉。故余虽愚,卒获有所闻。

当余之从师也,负箧曳屣,行深山巨谷中,穷冬烈风,大雪深数尺,足肤皲裂而不知。至舍,四支僵劲不能动,媵人持汤沃灌,以衾拥覆,久而乃和。

寓逆旅,主人日再食,无鲜肥滋味之享。同舍生皆被绮绣,戴朱缨宝饰之帽,腰白玉之环,左佩刀,右备容臭,烨然若神人;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,略无慕艳意,以中有足乐者,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。盖余之勤且艰若此。今虽耄老,未有所成,犹幸预君子之列,而承天子之宠光,缀公卿之后,日侍坐备照料,四海亦谬称其氏名,况才之过于余者乎?6. 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( )A. 以人多以书假余/是非木柿/故上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. 益慕圣贤之道/莲之出淤泥而不染/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C. 足肤皲裂而不知/食不饱,力不足/不足为外人道也D. 以中有足乐者/皆以美于徐公/以光先帝遗德7. 下列对文段明白分析有误的一项是( )A. 作者在求学的历程中克服了无书、无师、求学路途遥远、生活艰苫等重重难题。

B. 作者详写自己艰辛的求学履历,略写现在的成就,勉励青年一辈努力学习,力图做到"业有精","德有成",属于欲扬先抑的写法。C. 文中第一段画海浪线的句子讲明作者求学老实、执着、机智。D. 好的品德修养是作者终能学有所成的土壤,因而作者得以"遍观群书",得以"硕师名人与游",得以"预君子之列"。

8.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寓逆旅,主人日再食,无鲜肥滋味之享。6. A【剖析】A是,均翻译为"这样";B之,助词的/用在主谓之间,取消句子的独立性/代词,代指愚公;C、足:脚/足够/值得。D以,介词"因为"的意思/认为/连词"用来"。

故选A7. C【剖析】文章第一段写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情形,着意突出其"勤且艰"的勤学精神。画海浪线的句子,并讲明作者求学老实、执着,并没有体现出他的机智。故C不正确8. 我寄住在旅舍,旅馆老板天天提供两顿伙食,没有新鲜肥美的工具来享用。

秦王怫然怒,谓唐雎曰:"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?"唐雎对曰:"臣未尝闻也。"秦王曰:"天子之怒,伏尸百万,流血千里。"唐雎曰:"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?"秦王曰:"布衣之怒,亦免冠徒跣,以头抢地耳。

"唐雎曰:"此庸夫之怒也,非士之怒也。夫专诸之刺王僚也,彗星袭月;聂政之刺韩傀也,白虹贯日;要离之刺庆忌也,仓鹰击于殿上。此三子者,皆布衣之士也,怀怒未发,休祲降于天,与臣而将四矣。若士必怒,伏尸二人,流血五步,天下缟素,今日是也。

"挺剑而起。秦王色挠,长跪而谢之曰:"先生坐!何至于此!寡人谕矣:夫韩、魏死亡,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,徒以有先生也。"5.解释加点的词语。(2分)①以头抢地耳( ) ②长跪而谢之曰( )6.翻译句子。

(2分》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,徒以有先生也。7.唐雎枚举三位"布衣之士"的目的是什幺? (2 分)【谜底】5.①碰、撞 ②致歉说明:本题2分。

6.可是安陵国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,只因为有先生啊。说明:本题2分。7.讲明刻意,威慑秦王。说明:本题2分。

(1) 马说韩愈世有伯乐,然后有千里马。千里马常有,而伯乐不常有。故虽有名马,祗辱于仆从人之手,骈死于槽枥之间,不以千里称也。马之千里者,一食或尽粟一石。

食马者不知其醒目里而食也。是马也,虽有千里之能,食不饱,力不足,才美不外见,且欲与常马等不行得,安求其能千里也?策之不以其選,食之不能尽其材,鸣之而不能通其意,执策而临之,曰:"天下无马!"鸣呼!其真无马邪?其真不知马也!10。下列句子中,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(2分)A、不以/千里称也 B、食马者/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、才/美不外见 D、且欲与常马等/不行得1l。

对下列句子中,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(2分)A、是马也(这) B、食之不能尽其材(吃)C、执策而临之(马鞭) D、策之不以其道(根据)12。下列对选文的明白,不正确的一项是(2分)A、"千里马"寓指有才气的人,"食马者"寓指不识人才、隐藏人才的统治者。B、导致千里马"不以千里称也"的基础原因,是"食不饱,力不足,才美不外见"。

C、"执策而临之,曰:'天下无马!'"体现∫统治者的平庸浅薄、愚妄无知。D、本文既有对统治者隐藏摧残人才的抨击,也有作者怀才不遇的怨愤。13。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。

(6分)(1)马之千里者,一食或尽粟一石评文:(2)且欲与常马等不行得,安求其能千里也?译文:14。联合全文,说说你对成为"千里马"的看法,(5分)【谜底】10.C 11.B 12。

B13(1)千里马,有时能吃一石谷子。(2)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像且不能够,又怎么能让它日行千里呢?14主观因素:自己要有真本事,而且要在关键的场所斗胆把自己的才气展露出来。须要时要学会自我介绍。

客观因素:1.要能遇上任人唯贤,任人唯才的好向导。2.向导要有伯乐的眼光,要能赏识人才,重用人才。3.社会要营造尊重知识、尊重人才、尊重劳动、尊重缔造的良好气氛,给千里马式的人才一个良好的发展情况。

赏心亭记[南宋]萧山赏心亭,美人地之瑰观可赏。古今游宦几何,人目以玩赏,口以吟赏,而真赏以心者几希①。

抚慨千数百年之消息,兴怀四十余帝之盛衰,客心悲未央②,伤心长春草③,其心耳,骚人赏。自高如虚。何实而胜?莫若王谢④高。

宴饮新亭,赏也,"戮力王室,克复神州"实之;放情丘壑,赏也,"棋墅指授,破贼淮淝"实之。用实心办实功,两公实高之赏欤。

以调玉烛之明⑤,为时和赏;以补金瓯⑥之缺,为国寿赏。此之谓大赏,高哉!亭前为张丽华⑦墓,一赏有一戒存。

[注]①几希:很少。②未央:未尽。③春草:指离愁。

④王谢:指东晋名臣王导和谢安。在新亭酒宴上,诸臣为西晋死亡而流泪,王导劝勉大家"戮力王室,克复神州";谢安指点谢玄等在淝水打败前秦军队,喜报传来时,谢何在家墅下棋。⑤玉烛之名:指政治清明。

⑥金瓯:指领土完固。⑦张丽华:昏君陈后主的宠妃,陈亡时被斩。7.小明查找资料,为诗中"玉树"一词做了四个注释。

你告诉他( )是正确的。(2分)A.指《玉树后庭花》一曲,为南朝陈后主作。这里暗含对昏君误国的叹息。

B.即芝兰玉树,指优秀人才。这里表达对王谢的仰慕和与之同游时的喜悦。C.常指男性优美的姿态。

这里指作者梦见自己和王谢诸贤一样,风姿飘逸。D.地名,在今青海省。这里借远地边声,表达诗人欲收失地而难成的惆怅。

8.小明读古文时画出了不明白的句子,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。(4分)古今游宦几何,人目以玩赏,口以吟赏,而真赏以心者几希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.研读"赏"字,小明提了两个问题,你一一回覆了他。

(4分)小明:读《赏心亭记》,我明确了,寓目风物,只是普通的浏览;登高怀古,感物伤怀,是"骚人赏"。"赏"另有其他类型吗?你:另有像王谢两公那样"(1)_____________________"的"大赏"。(摘录原文句子填空)小明:诗人刘克庄梦游赏心亭属于哪一种"赏"呢?你:(2)属于__________,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【谜底】7.(2分)A8.(4分)示例:古往今来外出游历的人许多,人们用眼睛浏览,用口吟诵,而真正用心浏览的很少。

(每句1分)9.(4分)(1)(1分)用实心办实功 (2)(1分)骚人赏(2分)作者只是怀古伤今,虽期待与先贤同行,却不外是一场美梦而已,醒来后只能为朝代更迭、时代变迁而叹伤。(如认为"大赏",言之成理亦可)阅读《岳阳楼记》选文,完成第6~9题。(13分)予观夫巴陵胜状,在洞庭一湖。衔远山,吞长江,浩浩汤汤,横无际涯,朝晖夕阴,气象万千,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,前人之述备矣。

然则北通巫峡,南极潇湘,迁客骚人,多会于此,览物之情,得无异乎?若夫淫雨霏霏,连月不开,阴风怒号,浊浪排空,日星隐曜,山岳潜形,商旅不行,樯倾楫摧,黄昏冥冥,虎啸猿啼。登斯楼也,则有去国怀乡,忧谗畏讥,满目萧然,感极而悲者矣。至若春和景明,波涛不惊,上下天光,一碧万顷,沙鸥翔集,锦鳞游泳,岸芷汀兰,郁郁青青。

而或长烟一空,皓月千里,浮光跃金,静影沉璧,渔歌互答,此乐何极!登斯楼也,则有心旷神怡,宠辱偕忘,把酒临风,其喜洋洋者矣。嗟夫!予尝求古仁人之心,或异二者之为,何哉?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,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,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。是进亦忧,退亦忧。然则何时而乐耶?其必曰"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"乎!噫!微斯人,吾谁与归?时六年九月十五日。

6.下面句子中,对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(3分)A. 前人之述备矣(详尽) B. 连月不开(天气放晴)C. 则有去国怀乡(国家) D.至若春和景明(日光)7.下面各组句子中,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(3分)A.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行道之人弗受B. 然则北通巫峡 康肃忿然曰C. 感极而悲者矣 狼亦黠矣,而顷刻两毙D. 其必曰 其真无马邪8.下面临文章内容的明白和分析,不正确的一项是(3分)A."微斯人,吾谁与归"是一个倒装句,起突出强调作用,正常的语序应该是"微斯人,吾与谁归"。B.选文语言充实体现了汉语的音乐美:记叙多用散句,是非错落,质朴平实;写景多用偶句,两两相对,珠联璧合。C.选文中间两段,所写的情形特点截然差别,却都写了游人的"览物之情",而这"览物之情"与"古仁人"的理念也并无差别。

D.作者在尾段拟出一问一答,假托古圣立言,发出了"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"的豪言壮语,点明晰全篇主旨。9.翻译下面的句子。

(4分)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,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,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。【谜底】6. (3分) C(国都,国都)7. (3分) A(A.都是:的;B.这样/……的样子;C.表顺承/表转折;D.他/表诘责语气)8. (3分)B(这"览物之情"与"古仁人"的理念差别)9.(4分)不因为外界情况的优劣或喜或忧,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优劣或乐或悲。处在高高的庙堂上(在朝),则为平民黎民忧虑;处在荒远的江湖中(被贬),则替君主担忧。("以""忧"各1分,句意通顺2分)阅读《送东阳马生序》(节选),回覆10-13题。

(8分)余幼时即嗜学。家贫,无从致书以观,每假借于藏书之家,手自笔录,计日以还。天大寒,砚冰坚,手指不行屈伸,弗之怠。录毕,走送之,不敢稍逾约。

以是人多以书假余,余因得遍观群书。既加冠,益慕圣贤之道 ,又患无硕师、名人与游,尝趋百里外,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。

先达德隆望尊,门人门生填其室,未尝稍降辞色。余立侍左右,援疑质理,俯身倾耳以请;或遇其叱咄,色愈恭,礼愈至,不敢出一言以复;俟其欣悦,则又请焉。

故余虽愚,卒获有所闻。当余之从师也,负箧曳屣,行深山巨谷中,穷冬烈风,大雪深数尺,足肤皲裂而不知。至舍,四支僵劲不能动,媵人持汤沃灌,以衾拥覆,久而乃和。

寓逆旅,主人日再食,无鲜肥滋味之享。同舍生皆被绮绣,戴朱缨宝饰之帽,腰白玉之环,左佩刀,右备容臭,烨然若神人;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,略无慕艳意。以中有足乐者,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。

盖余之勤且艰若此。10.解释下列加点词语。(2分)(1)援疑质理 (2)或遇其叱咄11.翻译下面的句子。

(2分)既加冠,益慕圣贤之道。12.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(2分)A.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故患有所不辟也B.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太守归而来宾从也C.录毕,走送之 当余之从师也D.无从致书以观 俯身倾耳以请13.文中"穷冬""烈风""大雪"属于什么形貌方法,有什么作用?(2分)【谜底】10.(1)引、提出 (2)训斥,呵责 评分说明:(2分)每小题1分。

11.成年以后,越发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。12.D13.情况形貌。通过形貌恶劣的情况,从侧面陪衬了作者从师求学的旅途之艰。(侧面体现了作者不怕刻苦的精神。

)阅读下面的文字,完成11-14题。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,傅说举于版筑之间,胶鬲举于鱼盐之中,管夷吾举于士,孙叔敖举于海,百里奚举于市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匮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

人恒过,然后能改;困于心,衡于虑,尔后作;征于色,发于声,尔后喻。入则无法家拂士,出则无敌外洋患者,国恒亡。然后知生于忧患,而死于安乐也。

11.对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( )A.管夷吾/举于/士 B.曾益/其所/不能C.必/先苦/其心志 D.出则/无敌国/外患者12.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,与例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( )例句:征于色,发于声,尔后喻A.指通豫南,达于汉阴,可乎?B.至于负者歌于途,行者休于树。C.休祲降于天D.况才之过于余者乎?13.下列对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( )A.心田苦恼,坚持思考,然后才气有所作为B.心田忧困,思虑阻塞,然后才气有所作为。

C.心田忧困,思虑阻塞,然后振作起来。D.心田苦恼,平衡思虑,然后体现出来。14.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明白分析错误的一项是( )A.文章的开头运用了排比句式,形成一种无可反驳的气势,增强了说服力。

B.文章先枚举实例,再依据实例讲原理,最后得出"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"的结论。C.文章枚举六个乐成人士的事例,意在叙述发现人才、造就人才的重要性。

D."忧劳可以兴国,逸豫可以亡身。"这句话表达的看法与本文的论点是一致的。【谜底】11.A 12.C 13.B 14.C 阅读《岳阳楼记》,完成第16-19题。

(15分)①庆历四年春,滕子京谪守巴陵郡。越明年,政通人和,百废具兴。乃重修岳阳楼,增其旧制,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。

属予作文以记之。(具 通:俱)②予观夫巴陵胜状,在洞庭一湖。衔远山,吞长江,浩浩汤汤,横无际涯;朝晖夕阴,气象万千。

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,前人之述备矣。然则北通巫峡,南极潇湘,迁客骚人,多会于此,览物之情,得无异乎?③若夫淫雨霏霏,连月不开,阴风怒号,浊浪排空;日星隐曜,山岳潜形;商旅不行,樯倾楫摧;黄昏冥冥,虎啸猿啼。登斯楼也,则有去国怀乡,忧谗畏讥,满目萧然,感极而悲者矣。

(隐曜 一作:隐耀;淫雨 通:霪雨)④至若春和景明,波涛不惊,上下天光,一碧万顷;沙鸥翔集,锦鳞游泳;岸芷汀兰,郁郁青青。而或长烟一空,皓月千里,浮光跃金,静影沉璧,渔歌互答,此乐何极!登斯楼也,则有心旷神怡,宠辱偕忘,把酒临风,其喜洋洋者矣。⑤嗟夫!予尝求古仁人之心,或异二者之为,何哉?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;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;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。是进亦忧,退亦忧。

然则何时而乐耶?其必曰:"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"乎。噫!微斯人,吾谁与归?时六年九月十五日。16.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。

(4分)(1)属予作文以记之(2)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(3)连月不开(4)春和景明17.翻译下列句子。(4分)(1)览物之情,得无异乎?(2)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,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。18.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明白和分析,不恰当的一项是(3分)A."衔远山,吞长江,浩浩汤汤,横无际涯",寥寥几笔就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浩渺的情形。

B."政通人和,百废具兴"是作者对滕子京虽遭贬谪却政绩显著的充实肯定。C."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"一句,讲明古仁人已无悲喜之情,心中唯有天下。

D.文中第③段所描绘的阴冷萧然之景,与第④段所描绘的晴朗明丽之景形成鲜明对出19.有人认为"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"是伟大的事,与我们普通人无关。对此,你怎么看?(4分)16.(1)同"嘱",嘱托 (2)壮丽情形 (3)天气放晴 (4)日光17.(1)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情感,恐怕会有所差别吧?(2分)(2)在朝廷做官就为黎民思量,被贬谪到边远地域做父母官就为国君忧虑。(2分)18.C(3分)19.参考谜底:我差别意这种看法,"国家兴亡,匹夫有责。"把国家、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,为祖国的前途、运气担忧,为人民流血流汗是我们每一其中国人的责任。

(4分)亮答曰:"自董卓已来,好汉并起,跨州连郡者不行胜数。曹操比于袁绍,则名微而众寡,然操遂能克绍,以弱为强者,非惟天时,抑亦人谋也。今操已拥百万之众,挟天子而令诸侯,此诚不行与争锋。

孙权据有江东,已历三世,国险而民附,贤能为之用,此可以为援而不行图也。荆州北据汉、沔,利尽南海,东连吴会,西通巴、蜀,此用武之国,而其主不能守,此殆天所以资将军,将军岂有意乎?益州险塞,沃野千里,天府之土,高祖因之以成帝业。

刘璋暗弱,张鲁在北,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,智能之士思得明君。将军既帝室之胄,信义著于四海,总揽英雄,思贤如渴,若跨有荆、益,保其岩阻,西和诸戎,南抚夷越,外结好孙权,内修政理;天下有变,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、洛,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泰川,黎民轨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?诚如是,则霸业可成,汉室可兴矣" 先主曰:"善!"于是与亮情好日密。关羽,张飞等不悦,先主解之日:"孤之有孔明,犹鱼之有水也。

愿诸君勿复言。"羽、飞乃止。5.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( )。(2分)A.①曹操比于袁绍 ②张袂成阴,挥汗成雨,比肩继踵而在B.①利尽南海 ②有蒋氏者,专其利三世矣C.①信义著于四海 ⑦牺牲玉帛,弗敢加也,必以信D.①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②而乡邻之生日蹙6.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差别的一项是( )。

(2分)A.①然操遂能克绍 ②寻向所志,遂迷,不复得路B.①贤能为之用 ②梅花为寒所勒C.①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②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 至焉D.①犹鱼之有水也 ②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7.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。(2分)、黎民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?8.选文中诸葛亮叙述的理论依据可以用《孟子>两章》中的哪句话来归纳综合? (2 分)【谜底】5. D (2分) 6. D (2分)7. 黎民谁能不拿着饭食水酒来迎接您呢? (分)8. (共2分)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(写"得道多助,失道寡助"得1分)。


本文关键词:hth华体会网站,中考,语文,—,课内,文言文,阅读,试题,剖析

本文来源:hth华体会最新网站-www.btyjy.com

 


产品咨询

留言框

  • 产品:

  • 留言内容:

  • 您的单位:

  • 您的姓名:

  • 联系电话:

  • 常用邮箱:

  • 详细地址:

推荐产品

如果您有任何问题,请跟我们联系!

联系我们

Copyright © 2005-2022 www.btyjy.com. hth华体会最新网站科技 版权所有 备案号:ICP备99351927号-6

地址: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墨玉县务视大楼836号

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二维码

服务热线

043-55320736

扫一扫,关注我们